html模版唐人的清明情懷
發佈時間:2017-04-03 09:24:06|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DH001

詩,表達的是對人或事的情感,牽引的是人間的悲歡離合,這是詩的魅力,也是唐詩流傳千古的緣由。清明,一個略帶傷感的節日,承載的是對先人的悼念、對親人的思念。清明也有另一種情調

詩,表達的是對人或事的情感,牽引的是人間的悲歡離合,這是詩的魅力,也是唐詩流傳千古的緣由。清明,一個略帶傷感的節日,承載的是對先人的悼念、對親人的思念。清明也有另一種情調,比如踏青、放風箏、蕩秋千。浪漫多情的唐人,在詩中表情達意,寄托自己的清明情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筆下的清明算是直抒胸臆瞭。清明對春雨,毫不吝嗇,紛紛地下,烘托的是憂傷氛圍,氤氳的是行人“斷魂”愁緒。陰陽兩隔,生死相依,行人把悲傷托給雨,把情寄給逝去的親人。白居易與杜牧相比,那更是直接表白瞭:“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傢哭。”面對爬滿春草的墳塋,以及墳頭樹上聒噪的烏鴉灰鵲,詩人心頭湧起的隻有蒼涼中的悲痛。“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雖然棠梨依舊花滿枝頭,但在白居易的眼裡,卻是生死兩茫茫。

在唐朝詩人的情懷裡,相思之外,清明也透出熱鬧和繁華。“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這兩句出自杜甫的《清明》,一掃清明節傳統哀傷情緒,讓人耳目一新。本詩說的是相約出遊的人們絡繹不絕,馬蹄聲淹沒瞭春日的寧靜。杜甫生在特殊的年代,憂國憂民是他的真實寫照,但這詩寫出清明踏青熱鬧場景,顯示古人的真性情,在求得生存的同時,追求精神上的快樂是人類的共識。同樣,歡快的詩還有白居易寫的《清明夜》:“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傢。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詩中沒有絲毫悲痛的影子,而是充滿瞭春天的溫暖和明媚,如詩如畫,滿紙喜氣。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多情的詩人崔護表達的依然是思念。不過,他的思念中帶著甜蜜,因為他思念的是一個女孩。清明時節,崔護去郊外南莊踏青,因為口渴,向一位農傢姑娘討水喝。姑娘給瞭他一碗水,並倚在桃樹旁深情凝視他。金屬刻字筆這情景使詩人難以忘懷。第二年清明,詩人又來到這裡,雖然門墻如故、景色依舊,但姑娘卻不知哪兒去瞭。詩人觸景生情,不勝惆悵。

掃墓是清明的重要習俗,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一詩中寫道:“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寫的就是掃墓的習俗。“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洞,女郎撩亂送秋千。”詩人韋莊的清明詩,生動反映唐朝陜西地區,女子在清明時節蕩秋千的習俗。古代的清明節,在民間開展的戶外活動有放風箏、蕩秋千、打馬球、插柳等。放風箏是清明前後人們最喜愛的活動。唐代高駢的《風箏》說:“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生動地描寫瞭當時風箏競放的情景。

細讀有關清明的唐詩,細品唐人飛龍刻字筆的清明情懷,意境深厚,情感交融,體現唐人多情、豪放的情感。它帶來的不僅是季節的清潔明凈,還有心的純真聖潔。因為隻有這樣,方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遠。

(作者張培勝單位:廣東省雲浮市工商局雲城分局)



SKB刻字筆A786D2DF8A96830C
arrow
arrow

    tu5zqdrm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