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html模版章子怡出席多倫多電影節 成第一位華人女性評委


lexus音響改裝

網易娛樂9月8日報道9月9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章子怡與美國導演佈萊恩·德·帕爾瑪(《碟中諜》、《情梟的黎明》、《疤面煞星》),乍得導演馬哈曼特-薩雷-哈隆(《尖叫的男人》)共同擔任今年多倫多電影節評委,他們將從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第一夫人》、梁朝偉、周迅助陣的不丹影片《赫馬·赫馬:我等待你為我唱的那首歌》等12部影片中,評選出今年的最佳電影(原文來自於——肥羅大電影)。

多倫多是一塊華語電影的福地。周星馳執導並主演的《功夫》在多倫多首映,馮小剛導演的《夜宴》也曾在這裡參展。

當章子怡成為電影節首位華人女性評委,其意義當然不止關乎章子怡,也關乎中國電影。而章子怡為什麼能被稱為國際章,多倫多電影節或許也提供瞭部分答案。

多倫多電影節有多牛?

關於多倫多電影節,估計不是每個讀者都清楚,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市場和藝術兩頭熱,正在逐漸追趕歐洲三大電影節、處於持續上升期的老牌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已經有41個年頭,自1976年第一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創辦以來,共有近6000部影片在這裡與世人見面,其中有大約300部曾登上瞭奧斯卡提名名單和領獎臺,被稱為“奧斯卡金像獎門戶”。

特別是最近十年,至少有3部獲得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人民選擇獎的影片拿下瞭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或其他獎項,更使其名聲大振。

如果告訴你這些影片都是從多倫多電影節出發踏上奧斯卡之路,或許更能說明電影節的毒辣眼光:《美國麗人》、《國王的演講》、《貧民窟百萬富翁》、《為奴十二年》,去年拿下奧斯卡的《聚焦》。再往前,還有《烈火戰車》、《辛德勒的名單》和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

章子怡為何能成為唯一競賽單元女性評委?

多倫多電影節多年來的特別之處是沒有競賽單元,隻有觀眾看電影後票選出來的人民選擇獎。直到2015年,多倫多電影節首次設立瞭第一個競賽單元。

章子怡,成為多倫多電影開設唯一競賽單元後首位華人女性評委,這份殊榮,不可謂不重。要知道,與章子怡同為評委的德·帕爾瑪,早已以“美國的希區柯克”之名成為無數影迷心中永遠的大師。

多倫多以什麼標準選評委?

一個關鍵指標,是國際電影節評委資歷。套用一句俗語,就是要德高望重。而早在2005年,章子怡便擔任瞭奧斯卡終身評委,並連續擔任第77和78屆奧斯卡頒獎嘉賓;自2006年起三次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其中包括戛納主競賽單元評委、戛納短片基石單元評委,以及戛納一種關註單元評委。沒有這些資歷,絕對鎮不住場。

章子怡與多倫多高雄汽車音響改裝推薦電影節的淵源

按照國際電影節過去選評委的風格,相對於導演,演員數量明顯更少,如果某位演員要成為評委,除瞭要在本國電影行業有一定分量,同時又有一定國際知名度,還有一個考量因素,是與電影節的淵源。

2006年,馮小剛領軍的《夜宴》登陸多倫多電影節,章子怡也在國外媒體的閃光燈包圍中踏上瞭紅地毯。

由於對我國商業電影現狀普遍不瞭解,國外媒體對《夜宴》的評價五花八門,但回頭看來,《夜宴》的確幫中國商業電影走出國門完成瞭一次難得的試水。

2012年9月10日,章子怡身著白色露背高肩長禮服,再次踏上多倫多的紅地毯,由她主演的華語影片《危險關系》,作為唯一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主展映單元的進行瞭北美首映。

首映現場,章子怡用英文與到場的全球媒體與觀眾進行瞭互動。觀影結束後,現場觀眾被精彩的影片所打動,對主創報以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而章子怡也當場被觀眾感動到落淚。

這些年來,章子怡電影進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主展映單元的有:2000年第2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臥虎藏龍》;2004年第2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十面埋伏》;2006年第3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夜宴》;2012年第3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危險關系》。

進入當代世界電影單元的有:2003年第28屆多倫多電影節《紫蝴蝶》。其中,2000年第2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人民選擇獎影片汽車喇叭品牌推薦正是《臥虎藏龍》。

今年4月,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造訪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到章子怡:“我覺得章子怡是為數不多的,西方人能叫得上名字的,仍然活躍在銀幕上的中國電影演員”。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國際章在好萊塢隻是一個邊緣化的小演員,的確不是,評委的選擇說白瞭也是一種影響力考量,雖然多倫多電影節和中國電影比較“親”,但選誰不選誰,還得看實力。

國際章的多倫多和華語電影的多倫多

今年參展的華語影片中,既有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入圍特別展映單元,也有許冠文主演的臺灣片《一路順風》入圍“先鋒單元”。

它們將與奧利佛-斯通導演的話題作《斯諾登》、作為開幕片的翻拍版《豪勇七蛟龍》、《滾石樂隊萬歲:拉美之旅全紀錄》等共同迎接媒體和觀眾的掌聲,或吐槽。

近年來,華語電影在海外電影節的聲量總體趨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華語電影商業化轉型的大勢,但也折射出華語電影品質的整體停滯,盡管在國際電影節奪獎並不代表一個國傢的電影水平,但持續缺席國際電影節舞臺,無疑是一個不那麼令人愉快的信號。可另一方面,中國電影人在世界舞臺上不斷得到認可,其中的張力,需要更多優質的中國電影來消餌,但多倫多電影節在此際對華語電影釋放出的善意,無疑值得珍視。


國際章的稱號,在國內一直存在爭議,這是個事實,但我們細細去分析的話,會發現她在國際影壇具有的影響力是真實可感的。從《臥虎藏龍》開始,章子怡從同代女演員中突圍而出,成為國際章,是自己的努力,也是華語電影造化弄人之下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如果納入華語電影的大背景考量,無論是這一屆多倫多電影節國際章的“站臺”,還是上一屆賈樟柯的“站臺”,說到底,這都是在為華語電影站臺,因為他們都代表瞭中國面孔,成為瞭華語電影國際化的一道風景,而這,或許才是章子怡首任多倫多電影節華人女性評委的真意義。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高佳亮_NK1733

B5EDCFB695B7F8B9
arrow
arrow

    tu5zqdrm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